1984年,蒋大为放歌首届桃花会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蒋大为 桃花节 1984年,蒋大为放歌首届桃花会

1984年,蒋大为放歌首届桃花会

2024-07-09 18:1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984年,蒋大为放歌首届桃花会讲述人:岳逢春兰州市文联副主席兼秘书长,著名作家1984年,蒋大为放歌首届桃花会当年兰州媒体刊登的对蒋大为的专访。(资料图片翻拍)

  今年4月20日,兰州又是一年桃花盛开,又是一届桃花盛会。蒋大为再次应邀来到兰州,在同样的地方放歌。兰州市民又一次欣赏到蒋大为的风采。

  蒋大为首次在安宁桃花会放歌,是1984年的事情。28年前,兰州的改革开放刚刚起步,但一切都呈现出勃勃生机。也是在这样一个春天,兰州市举办首届桃花会,决定邀请蒋大为先生在主会场演唱《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从而为首届桃花会锦上添花,也使得安宁桃果走向了全国的市场。

  兰州自古盛产桃子。安宁的桃,据说早在汉代就享有“金城桃”的美誉,可见盛产鲜桃的历史已经非常久远了,桃树最初在西北生长,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今天的安宁区,则是桃子东传西去的重要环节。过去兰州盛产桃子的地域不仅在安宁区,今天焦家湾一带出产一种“焦桃”,作为贡品进京,可惜,如今焦家湾一带早已是高楼林立了,仅仅给我们留下了一些美丽的传说。

  兰州人对桃有着天生的偏爱,他们更不忘发生在过去的故事。时光虽然过去了28年,但许多人还记得在桃花映照下,蒋大为放歌的情形。

  当年,在桃花映照下,蒋大为放歌桃花会发生了哪些有趣的故事呢?今天,就让我们聆听岳逢春先生讲述他当年陪同蒋大为演出时的所见所闻。

  演出现场,人山人海

  安宁区在清明时节举办桃花会,是有悠久传统的民间习俗。但十年“文革”造成了传统的断裂。1984年春季,市政府决定恢复这一传统习俗,并配合“五讲四美三热爱”的热潮,举办桃花会,为兰州的改革开放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那时,蒋大为先生刚刚走红,是当时最红的歌星,不过当时并不流行“歌星”一词,而是叫“歌唱家”。他先是一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唱响全国,接着又是一曲《啊!牡丹》让“追星族”云集。恰好,1983年11月,蒋大为到兰州开过演唱会。一切都顺理成章,于是,市上决定邀请蒋大为来桃花会唱歌。这自然也就成了兰州市民在1984年春天津津乐道的话题。

  这年春天,我刚刚调到市文化局艺术科当干事,遇到的头一件大事就是接待蒋大为。对我而言,能被派去陪同蒋大为,做一些演出协调工作,的确是一件令人非常兴奋的事情。他大概是4月15日以后来兰州的,演出的时间是4月24日。蒋大为提前好几天到兰州,是为了与伴奏乐队排练磨合,达到满意的演出效果。当时,市文化局将兰州市所属各剧团的乐队都调集在一起,组成了一个规模宏大的交响乐队,为蒋大为伴奏。

  那几天,作为负责演出协调工作的艺术科干事,我大部分时间都陪着蒋大为跑前跑后,做点上车带路、端茶倒水、排练协调工作。24日开幕时,我没陪同他。我和文化局艺术科的马科长提前到达主会场。主会场的地方当时连个名称都没有,俗称“大沙坑”,我也记不清在今天的什么地方了。我和马科长到达场地之后,就检查落实舞台上的准备情况,一切就绪,在后台等着蒋大为的到来。

  此时,“大沙坑”广场上已是人山人海。我十来岁就在剧团工作,当时也有十来年的演艺经历了,对人头攒动的观众之“海”早已司空见惯,但那天的“人海”却是头一次见到。站在舞台上看过去,人头攒动、摩肩接踵,场面几乎处于失控状态。

  半路遇阻,艰难到场

  此时,在市文化局田局长的亲自陪同下,蒋大为正坐着文化局仅有的那辆北京212吉普车,从宾馆往会场赶。一路上由警车开道护送,刚出发时还算顺利,等赶到七里河桥,情况就发生变化了。人们听闻蒋大为要在安宁露面的消息,便蜂拥而至。从城市各个角落赶来的人群汇集成河流向安宁涌动。越接近安宁,人越多,车更多。那辆吉普车走到十里店大桥时,路上已经堵塞严重了,即便有警车开道也没办法,只能慢慢往前挪动。 等蒋大为到达演出现场时,已超过预定的开演时间了。

  这时“大沙坑”广场里的人就更多了。舞台前边挤满了人,许多观众已经坚持不住了,有个小姑娘被挤得脸色煞白,随着人潮左右摇摆,已经站不稳了。我赶紧伸手把小姑娘从台下拉到了台上,让她从后台离开了这汹涌澎湃的“人海”。

  虽说公安部门做了准备,可是没有料到蒋大为有如此巨大的吸引力。面对潮水般的“人海”,公安局的同志们也很着急,试图用各种办法控制即将崩溃的现场秩序。可是人太多了,根本没有办法。喊话维持秩序,观众根本就置若罔闻,都想离舞台近一点,已经没有人听指挥了。调集执勤人员组成“人墙”,也不管用,在这样的“人海”中,执勤人员几乎是几片树叶而已。怎么办呢?只好不让蒋大为露面。否则,蒋大为一旦露面,很可能引发拥挤踩踏事故。最后,田局长决定,市属剧团的节目立即开始表演。但听不到《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观众可能会不答应,便决定由当时的市歌舞团青年演员苏孝林代替蒋大为演唱。小苏的歌声也非常漂亮,完全可以与蒋大为先生比肩,他从此便一举成名。

  事情就这样处理了,却也留下了个话题,就是这些年,有人说在当年的首届桃花会上,蒋大为没有演唱,有人甚至说蒋大为那年没来兰州。这显然是个误解,那年蒋大为的确唱了《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这支歌,但不是在开幕式那天唱的。

  演唱会,甲票只售5角

  蒋大为在开幕式的演唱不得不令人遗憾地取消了,接着,他如何撤离演出现场也成了问题。

  走大路离开肯定不行,观众翘首以盼都想亲眼见见蒋大为,一旦围上来,那可了不得。为了观众的安全,也为了演员的安全,决定让蒋大为从另一个通道离开现场。现场观众自然非常失望,但听了苏孝林的“桃花盛开”,大家亢奋的情绪也逐渐缓和了下来。

  第二天,文化局没有再发布蒋大为到现场演出的通知,观众们都以为蒋大为不来了,谁知蒋大为却突然来到“大沙坑”演出现场。我虽然是个“小干事”,却是理所当然的陪同人员,所以我是名副其实的“历史见证人”。此时“大沙坑”的观众不足万人,正在观看市属剧团的节目。蒋大为出乎意料地出现在舞台上,在场的观众就成了“幸运儿”。蒋先生唱了《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等几首拿手曲目,现场一时间鸦雀无声,歌声结束,暴风雨般的掌声随之响起,这给我留下了难忘的深刻印象。

  后来的几天,蒋大为还在兰州剧院、军区体育馆演出了十多场。当时,演唱会的门票分甲乙丙三档,甲票只售5角钱。他还应邀在“河北三厂”的“长风厂”义务演出了一场,我也是全程陪同做服务工作,接送他的车仍然是当时文化局仅有的那辆北京212吉普车。

  现在回想起来,我们当年的准备工作确实不够充分。在蒋大为来兰演唱之前,确实没有什么像样的歌星来过兰州。改革开放初期,民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成倍增长,掀起了“追星”热潮,这实际上是蒋大为在兰州引发轰动效应的重要原因。

  由于我们组织大型活动的经验不足,不但没有疏导或者限制观众人数,就连车辆都没发放通行证,一切都处在自然的原始状态。经验是慢慢积累起来的,这也是一个过程。从这个角度上说,首届安宁桃花会给兰州举办大型文化活动提供了经验和借鉴,后来的大型活动就基本上做到井然有序了,尤其是2008奥运火炬传递和2011马拉松,十几万人上街欢呼,没出一点问题,兰州市民的文明素质大大提高了,令人十分欣慰。

  只拿了双倍误餐补助费 现在,演艺明星一出场,动辄就要巨额劳务报酬。相比之下,当年给蒋大为的劳务费是微不足道的。首届桃花会上,蒋大为的确没有拿到什么钱。当时,还是计划经济时代,人们的思维很僵化。我记得,给蒋大为的报酬,仅仅按照全国几乎相同的演员工资标准发给双倍的误餐补助,就算是劳务费了,还是按照演出场次计算的,不演出那几天,自然就没有。当然,蒋大为先生的夫人不拿劳务费。仅仅报销了他们来兰往返的飞机票,以及在兰州的住宿餐饮之类的费用,算下来,蒋大为先生拿到的劳务只不过相当于那时候演职员工的两个月的工资――不到区区百元而已。现在想来,那年的确有点亏待了蒋大为先生,可是当时的条件就是那样的,这是“历史的局限性”,也是我很真切的记忆。

  如今,近30年过去了,一切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尤其人们僵化的观念彻底变了。回忆起蒋大为当年在兰州的故事,依旧令人感慨万千。

  文/图 本报首席记者 王文元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